从百炼斋经营的方式就看得出来。
贾老板是一个豪横大气的东家。
对方话里的意思多半不是要周锐随他单飞。
周锐那么一说只为在他的面前彰显自己重情重义的性格。
在贾老板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。
毕竟生意场上不光有利益上的冲突,还有人情的往来。
哪怕你的技艺再怎么出色,缺乏与人协调的能力。
也不一定会受到达官贵人的器重。
听见那爽朗的笑声,周锐就知道自己对贾老板的看法没有错。
“你这小子手艺过人,品性也不错,是块可造之才。
能与你结识,我下岭南这趟算是没白跑。
只可惜咱们一边是外地来的客商,一边是没入行的铁匠。
在岭南县打出一片天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。
还需要一些时间站稳脚跟,免得同行的挤兑。”
周锐点点头,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。
没有行会背景,意味着没有正名,工钱低、接不到大单。
就算打出了名声,也只会被同行敌视。
轻则被打压封炉,货源断供,名声被黑。
重则遭到牙行的地址,被按上私造兵器的污名,搞不好还会丢了性命。
“你们家入会的银两就由我来付吧。
这既是购买这把匕首的钱,也是我们开始合作的基础。”
想要挣钱,首先得舍得花钱。
若没有识人的眼力劲,贾文在怎么可能有今天的地位。
贾文在与叔侄二人围炉而坐,既然眼前没有酒水。
拿点温热的羊汤过口,也算是有点谈生意的架势了。
“谢过贾老板的好意,只是还有一事您有所不知。
我们周家原本是外地的刀匠,因为一系列变故才来到岭南这方水土。
您也知道,谋生的手艺向来是传内不传外。
作为外地人,恐怕铁匠行不会那么轻易的收下我们。”
贾老板笑着摇摇头,仿佛在说这不成问题。
反倒是对刀匠这一词起了不小的兴趣。
“原来你家祖上还有刀匠的血脉。
可否透露一下姓甚名谁,就像阳河的十六子刀具一样。
我们商会日后宣传的时候也好起个招牌的名字。”
见有机会重振家族的威名,周启文赶紧拿出家传的断刃。
把那个故事又讲了一遍。
贾文在听后若有所思,心中勾起了一些坊间传言。
江南当年的确是有这么一号人物,姓周名砺成。
以刀工见长,曾投身于泗水的堂口。
上好的钢料,最贵的委托,最稳当的名声接踵而至。
他的手艺也得以尽展,一朝成名天下知,被封为刀座。
甚至年年有银,月月有奉。
不过正如古话说的:归堂如入笼,鸟儿虽肥,天却望不见。
随了堂口,自己的手艺就成了他人的财产。
不得擅自接活,不得传艺于外,甚至连堂口的势力范围都不能走出。
若想私下打器,另立门户,便是背堂之罪。
轻则被逐,重则人头不保。
后面的故事就和周启文讲的相差无几。
因为名声被毁,周家被行会逐出了泗水。
没了堂口的庇护,只得一路流落到岭南这块地方。
见了那把断剑,贾文在心中颇有折戟沉沙之感。
名匠沦落至此,名也好,亡也罢,天命自有归处。
只看谁能熬过这炉火,敲出自己的刀痕,才能有条出路。
“入行会的事放宽心,这世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。
如果解决不了,那就是给的钱还不够多。
打点关系的那点银两就充作是我投资百炼斋溅出的水花好了。
你们不必在意,过个几日兴许就有机会把二人引荐给行会。”
贾老板的底气并非凭空而来。
做生意除了能有品质过关的货物之外,还得有渠道卖出去。
南方水路发达,他又和船帮和镖局经常往来。
这就意味着他的货走得快、走得稳、不会被截货。
“多谢贾老板的倾囊相助。”
大哥大嫂过世之后,无亲无故,周启文只得自己勉强把侄子拉扯大。
可以说他大半辈子都活在他人的冷眼旁观之中。
今儿却碰上一位如此慷慨大方的贵人。
这个年过三十的男儿百感交集,竟然想要跪谢贾老板。
“男儿膝下有黄金,万万不得!”
贾老板赶忙拉住周启文。
“我只是一介牙商,若非有利可图,也不会找上你们家。
你也不必拿我当恩人看,咱们各取所需,图的都是个实在。”
稳住周启文后,贾文继续说道:
“眼下你这情形,明着打难,暗里做或有生路。
不妨用我名帖接活,你躲在后头专心打器。
利分你多,我只要活络些旧交,沾点边角便够了。
名声这东西,不急在一时。
等你们入了行会,打出名头来,再正大光明接活也不迟。
若有值钱的大单子,我自会派人来委托你们。
二位这段时间好生休息吧。日后自有周家大放光彩的机会。”
贾文在离开前还不忘留下二两银钱。
直到对方彻底远去,叔侄二人激动的心情才平复下来。
虽然文书尚未签下,看样子合作的事已经八九不离十了。
周锐很清楚铁匠的上升门路并不多。
顶多像自己的祖父,依凭自己的技艺在行会中拿到神冶的头衔。
归了地方豪强,过上笼中鸟一样的生活,过上受制于人的生活。
要不然就是投靠商会或镖局作为靠山。
奔走四方,为江湖人士打制刀具。
若是被有名的镖师看中。
成了专供镖局武馆的刀剑名家。
倒也可以过上较为安稳,闲散自在的日子。
想要得到这样的机会,气运实力缺一不可。
试问在岭南县摸爬滚打的几百户铁匠行。
哪个不是起早贪黑、任劳任怨的工作。
可即便如此也还是免不了被牙行收去铺子,沦为奴婢的命运。
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贾文在同为尚未站稳脚跟的外地人,很能理解周锐的心境。
这才愿意冒着风险给他们家一个机会。
“入行会的事情倒是用不着咱们操心了。
不过按照贾老板的意思来看。
这段时间最好不要接大单,免得同行嫉妒。
要不是县衙的订单难抢,有官印背书。
行会的人不便阻挠。
我几日倒是想多打些刀剑。”
正当少年在心中摸索这段时间要不要偷摸着打些器具。
快些把打铁的专精突破小有所成的境界时。
一股暖流顺着脊背钻上了他的脖颈。
只见眼底铭文乍现,一个从未见过的专精出现在那。
莫非是【习得物主之技】这一词条为他学来了新的专精?
【专精:形意拳(初窥门径)】
【经验:(1/100)】
【能力:气沉丹田,内外分明、神气贯通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