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 渐失人心,夺地起兵

周朝在国家管理方面实行分封制,周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、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,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,统治封地的君主称为诸侯。当时的诸侯国数量繁多,晋国就是其中之一。春秋鼎盛时期,晋文公带领晋国称霸中原,然而到了春秋末期,晋国国君的权力大不如前,实权落在了国内的智、韩、赵、魏四家卿大夫手里,其中智家的权力最为强大。

智家家主智宣子特别喜欢儿子智瑶,想把智瑶立为继承人。可是,族人智果提出了反对意见:“智瑶的确很优秀,他有五项过人之处:俊俏高大,长得好;精于骑射,武艺强;才艺双全,技能多;能言善辩,口才妙;坚毅果敢,性格棒。”智宣子听完很高兴,心想:说得对,我儿子确实很优秀,立为继承人再合适不过了。

“但是,”智果接着说道,“智瑶虽然优秀,却有一项短处,那就是他不仁厚。如果他做出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,谁还能和他和睦相处呢?”智宣子冷冷地哼了一声,对智果不予理睬。智果见状,再次劝道:“要是您立智瑶为继承人,智家可就危险了,请您三思啊!”可是智宣子坚持要立智瑶为继承人。对此,智果感到很失望,他认为智氏宗族的前景一片昏暗,于是便请求脱离智族姓氏,改姓“辅”。

智宣子去世后,智瑶即位,史称智襄子。他自视甚高,对他人极其刻薄。在与韩家家主韩康子、魏家家主魏桓子喝酒吃饭时,他故意戏弄韩康子,又侮辱他的家臣段规。韩康子很欣赏段规的才学,听到智瑶对段规出言不逊,心中怒不可遏,但碍于智家势力强大,只得隐忍不发。

智瑶的家臣听说这件事后,告诫智瑶说:“您不注意自己的言行,一定会招来祸患的,日后还是小心谨慎为好!”智瑶不屑地说:“人们的生死灾祸都由我一手掌握,我想让谁生,谁就不敢死。我不让灾祸降临在他们头上,就已经是仁慈了,难道他们还敢在我头上兴风作浪吗?你不要瞎操心了。”家臣焦急万分地劝道:“您这话实在不妥。一个人三番五次做错事,就会暗中结下仇恨,您可千万要提高警惕、端正言行,以免灾祸发生啊。开了一次宴会,您就得罪了韩家家主和他的家臣,心中却还不以为然,这样太危险了!就连蚊子、蚂蚁、蜜蜂、蝎子这样的小虫子都能害人,更何况是他们呢!”他的这番话,智瑶左耳朵进、右耳朵出,不以为意,敷衍地摆摆手道:“你不要再说了。”

渐渐地,韩、赵、魏三家对蛮横无理、骄傲自大的智瑶愈发不满,可智瑶不仅没有意识到,还向他们三家索要土地,这就为后来智家的覆灭埋下了导火索。

韩康子听说智瑶来要地,十分生气,心想:岂有此理!我的土地凭什么送给你?欺人太甚,我绝不同意!家臣段规见韩康子愁眉不展,献计说:“智瑶这个人不仅唯利是图,而且刚愎自用。如果您不给他土地,他一定会出兵讨伐,不如就把土地给他,我们可以暂时免于祸患。待他拿到地之后,一定会更加狂妄,又去向别人要地。一旦别人不给,他必率兵攻打,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伺机行动了。”韩康子点了点头,高兴地说:“这真是个好主意,就按你说的办。”随后便派了使臣,为智瑶献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。

之后,智瑶又向魏桓子要地,魏桓子也不想给。他的家臣问:“智瑶要地,您为什么不给他呢?”魏桓子没好气地说:“智瑶无缘无故要地,我怎么可能给他?”家臣说:“智瑶强行索要他人领地,其他大夫官员们也一定会担忧害怕。如果我们给智瑶土地,他就会骄傲自大、不可一世,只要我们保持警惕,相互亲善,用精诚团结的队伍来对付智瑶,智家的命运就不会长久了。”魏桓子边听边点头道:“嗯,你说得很有道理。”家臣接着说:“古人说,要想打败敌人,必须暂时听他的话;要想夺取敌人的利益,必须先给他一点甜头尝尝。所以,您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,让他放松警惕,然后我们再选择盟友,细细谋划将来的事情。如果此时拒绝给他土地,他就会攻击您,把您当作出气的靶子,这样太不划算了!”魏桓子赞许道:“你说得很对,就这么办。”于是,魏桓子也交给了智瑶一个有万户居民的领地。

智瑶见韩康子、魏桓子都乖乖献出了土地,大喜过望,又向赵襄子要地。不料,赵襄子竟然严词拒绝,智瑶勃然大怒,立刻命令韩康子、魏桓子与他一起出兵讨伐,誓要灭了赵家。韩魏二人本不愿意,可是智家人多势众,不得不从。赵襄子别无他法,只好逃到了晋阳。公元前 455 年,智、韩、魏三家围攻晋阳,史称晋阳之战。智瑶原本以为,凭借他们三家的实力,一定可以抓住赵襄子,消灭赵家,没想到却遭到了城内百姓的顽强抵抗,围攻两年都未能拿下晋阳。

此时的智瑶仍旧不知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家族盛衰与人心向背休戚相关,他更加不会知道,自己很快就要大祸临头了。